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五金模具产业集群优势显现 2011年东莞模具产值200亿

五金模具产业集群优势显现 2011年东莞模具产值200亿

来源:米乐m6网页 时间:2024-03-03 06:55:20 点击:
详细介绍: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既避免了“一体化”和大集团所导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又避免了远距离交易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看来,产业集群为企业、供应商、顾客提供了一种竞争性的配套供应链平台。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但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过程,也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市场是主要驱动力量,就中国产业集群的产生而言,绝大多数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企业自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广东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浙江温州一带是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而北京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才加以引导。而且,从发展历史看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市场,无论是外资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是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充分的利用市场逐步扩大和开放不断深化的大好时机,实现了空间集聚和产业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并在其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例如温州柳市镇的乐清求精开关厂,1984年7月创办时是一个典型家庭作坊,只有5名职工,年出售的收益不到1万元,但是它抓住了当时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机遇,大力扩展市场,并且通过效仿、衍生,到20世纪80年代末,柳市镇已有生产低压电器企业2300多家、家庭作坊9000多家,形成庞大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继而在地方积聚产业集群,随企业的不断壮大,品牌意识的增强,这些产业集群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了实体基础。

  中国产业集群形成之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地方政府往往都会积极扶持,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地方政府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地方政府通常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鼓励企业“进区入园”,促进产业集聚和园区化进程。四是建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五是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实施区域整体营销,创建地域品牌。六是引导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技术升级。七是协调产、学、研结合,为产业集群创造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资源是首当其冲的关键点,然而,事实上,当资源在产业链内共有时,资本的力量的博弈便显现出来。首先资本的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在资本的影响下,企业间的市场间竞争会慢慢的向走向竞合。在企业重组、行业并购的大环境下,为大公司集团的形成并产业集群化运作提供了可能。其次,细分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同质化会成为公司发展的新的瓶颈,在资本实力与企业同质化共振下,会加剧品牌的形成。

  中国的五金产业集群多数处于从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受外部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因而非常需要政府在把握其发展的新趋势的前提下进行扶持。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中国的五金产业集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快速的发展,会朝着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化和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当前较为突出的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集群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高成长性,大部分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增长能力,由于全国经济迅速增加,中国产业集群的成长速度更为突出。例如,“中国五金制品生产基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五金产业集群20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85-2004年,小榄镇五金产业总产值从4525万元增长到173.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36.8%;企业数从47家增长到3079家,年平均增长率达24.6%;从业人员从4552人增长到82456人,年平均增长率达16.5%。绍兴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总产值从1985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5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2.2%;企业数从7家增长到162家,年平均增长率达18%;从业人员从4383人增长到20147人,年平均增长率达8.4%。尽管不可能一一列举所有产业集群的增长率,但由于产业集群的高成长能力,其规模扩大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五金产业集群慢慢的变成了一些地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在原有产业集群不断成熟的同时,分工不断细化,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集群。

  例如广东东莞以IT产品制造为主,逐步分化形成五金、塑胶、模具多个专业集群,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并形成一个综合IT产业集群。同时,地方某一产业集群带动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的现象也非常多见。例如浙江省多个服装产业集群拉动台州服装机械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发展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等等。此外,广大中西部地区借鉴东南沿海地区的经验,也正朝产业集群方向努力发展。

  五金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特征明显,近几年五金产品的出口全面增长,主要五金电器产品全面开花,不仅电动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产品这些传统的出口大类产品增幅很高,而且以前出口比重不大的厨电产品和卫浴产品的出口增速亦十分明显。巨大的市场和中心地位引力将进一步吸引五金跨国公司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市场遭到世界五金行业的蚕食。罗百辉指出,提升我国整个五金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国内资源保障,先从国内市场做起,从基础做起,自己掌握了主动权,才能避免受制于人的局面长期持续。

  我国五金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短时间内难以与欧美大公司竞争,这就更要充分的发挥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利用集群所特有的专业化分工与相互协作功能,加强全行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五金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优势正在缓慢减弱。中国五金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体系,既要继续充分的发挥传统五金产业的优势,又要全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起的产业,以推动五金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缩短中国五金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目前缺乏专业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五金行业逐步发展的瓶颈,这势必会影响我国五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走内部开发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可加强对企业现有员工的短期培训,以改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种种途径引进高素质行业人才,提升我国五金行业的智力资本因素。

  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些有效政策,促使公司发展中国品牌,帮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如建立’创新补偿机制’,通过实施税收减免优惠以补偿企业用于研发的成本投入;对产品创新企业简化审批手续、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五金行业还是以量的扩张为主,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中同一水平上的过度竞争,要改变这一发展方式,就要坚持创新的理念,在产品研究开发与技术改造方面创新,可以积极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共同开发新产品项目,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进而克服数量型增长,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注重自主品牌建设,以提升我国五金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抗风险能力与自身的’议价’能力,进而增强五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目前,我国日用五金业已经跨入世界前列。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压力锅、电动剃须器、打火机等16个产品中心。这些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有的已变成全球排头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罗百辉介绍,现在我国五金产业中至少有70%为非公有制企业,为我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我国逐步变成全球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并且已变成全球五金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

  国际五金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我国又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加工出口大国。

  我国的手工工具市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和台湾等地方,其中浙江和广东*为突出。浙江的永康向来就被称为“手工工具之乡”,而且浙江人的市场操作意识相当强,从当初的火锅产品、不锈钢保温杯到去年风靡一时的滑板车,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据罗百辉介绍,广东也即将变成全球五金工具模具中心。目